Page 81 - 内文
P. 81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同窗甄松年的两封书信,即《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与《第二书》,则
表明章学诚在方志学上已经颇有见识。这是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今志书形成
的心得。章学诚自年少之时泛览群书,其中必然包括许多方志。《答甄秀
才论修志第一书》中说:“州郡立志,仿自前明。当时草创之初,虽义例
不甚整齐,文辞尚贵真实,剪裁多自己出,非若近日之习套相沿……”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章学诚曾细微研读过明代与清代的多种方志。类似的语
句在这两封答甄松年的书信中屡见不鲜,兹稍加列举如下:
今世刻行诸志,诚有未见其可者……
今之志书,从无录及不善。
志之为体当详于史,而今之志乘所载百不及一。 [1]
外纪年谱之属,今之志乘,百中仅见一二。
非若今之州县志书,多分题目,浩无统摄也。 [2]
很明显,如果没有阅读和研究过大量方志,是不会作出以上论述的。
[3]
[4]
甄松年与章学诚“志义相得” ,为国子监中“真相知契者” ,深知章
氏的学业特长,在受聘修志之时向章学诚求教,当然不会是借听于聋、问
道于盲。
章学诚的早期方志学见解,中心内容有三点:一是强调方志为史体,
编写上要符合史裁;二是方志应为国史提供“详赡明备,整齐画一” [5]
的资料;三是方志应该成为有独到之见的著述。他提出:“以文章见用
[1] 以上三条见《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载《章氏遗书》卷十五。
[2] 以上两条见《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载《章氏遗书》卷十五。
[3] 《章氏遗书》卷十七《甄鸿斋家传》。
[4] 《章氏遗书》卷十九《庚辛之间亡友列传》。
[5]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