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内文
P. 82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于时,如纂修志乘,亦其中一事也” ,认为那种“令长徒务空名、作者
               又鲜学识,上不过图注勤事考成,下不过苟资馆谷禄利”而草率纂修的

                                        [2]
               方志,“虽不为亦可也” 。他希望甄松年在修志中有所“创特”,成为
                                                 [3]
               “又岂一邑之书,而实天下之书” ,这实际上是章学诚自己对修志事业
               所抱的撰著态度。
                    根据“志为史体”的基本观点,章学诚提出一系列关于修志的具体建

               议。这时他尚无自己的史学理论,只是试图按旧有的纪传体史书的模式设
               想方志的体裁,提出了“外纪”“年谱”“考”“传”四体。

                    不言而喻,在章学诚所阅读和研究过的大量方志中,不全是芜滥冗
               杂的劣作,而必有一些义例较精者,能对他有所启发,其中乾隆《江南通

               志》值得特别提出分析。《江南通志》编成于乾隆初年,曾被颁为修志定
                 [4]
               式 ,有较大影响,章氏不可能不读之。《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提到
               并引证了这部方志,就是明显的证据。
                    《江南通志》是一部自觉仿照史体的大型志书,虽然体例上尚有很大

               局限性,但是卷首的凡例以及许多官宦所写的序言,则对章学诚早期方志
               学见解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方志的性质和作用。从《江南通志》的许多序言承袭宋、
                                                                          [5]
               明以来将方志比拟为史的观点,反复强调“志与史相表里” ,“直省之
                                                                 [6]
               有通志,与古列国之有史同,而舆地广大则倍之” ;要求编修方志“务
                               [7]
               以史才抒史笔” ;认为“盖志书之作,所以彰往察来,镜制度之得失、
               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污隆、运会之升降,固非徒侈称疆域之广、户口之


               [1]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2]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3]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4] 据清道光《观城县志凡例》记载。
               [5] 乾隆《江南通志凡例》。
               [6] 乾隆元年刘柏撰《江南通志序》。
               [7] 乾隆元年姚孔鈵撰《江南通志序》。


           074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