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4 - 内文
P. 294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渊源,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 此论后为谭廷献(1832—1901)沿用:
[2]
“先生文不空作,探原《官礼》,而有得于向、歆父子之传。” 章氏对
古今学术源流的辨析和认识,固然继承自刘向、歆父子,但最终可追溯于
《官礼》。
[3]
“官礼” 一词,章氏的文中十分常见,但其具体所指,并不完全一
致。《文史通义·礼教》中可略窥一二:“今之三礼,乃《官》《仪》二
礼合《小戴记》耳。”“《汉·艺文志》:《官》《仪》二礼与礼家诸
记,合为一种。后世三礼所由名也。其实诸记多为《仪礼》,而传《周
[4]
官》者,非专门之学,即无成书,名为三礼,实二礼也。” 三礼即《周
礼》《仪礼》和《礼记》,此处的“《官礼》”显然就是《周官礼》,
即《周官》,也就是《周礼》。但是章学诚文中所提的“官礼”并非完
全指《周官》,如“周末文胜,官礼失其职守,而百家之学,多争托于
三皇五帝之书矣。……不知书固出于依托,旨亦不尽无所师承,官礼政
举而人存,世氏师传之掌故耳。惟三、五之留遗,多存于《周官》之职
[5]
守,则外史所掌之书,必其藉之别具,亦如六典各存其副之制也”。 由
上文可以推测,官礼的范围比《周官》要广,可惜“官礼”多失传,存
[1] 华绂:《文史通义跋一》,载于《章氏遗书附录》。
[2] 谭廷献:《文林郎国子监典籍会稽实斋章公传》,载于《章氏遗书附录》。
[3] 学术界对章学诚“官礼”一词的理解似乎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如叶瑛《文史通义校注》
(中华书局1994年版)中将其标为“官《礼》”;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2版)与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及刘巍的论文《章学诚
“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韵》(《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中则直接为“官礼”;余英时在
《论戴震与章学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中标为“官、礼”,并解释为“古
代典籍”;倪德卫著、杨立华译《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为“官
‘礼’”,是著者还是译者的意思,不得而知;就笔者目前所见的范围,将“官礼”标为《官
礼》,大概只有何晓涛的《〈周官〉与章学诚方志编纂思想的发展》(载《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一文,他在具体论述中,直接将《官礼》等同于《周
官》,但是没有对二者的关系展开讨论。
[4] 《文史通义》内篇一《礼教》,《章氏遗书》卷一。
[5] 《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中》,《章氏遗书》卷一。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