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内文
P. 289
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方智”、“史法”与“史义”(“史意”)等史学批评范畴,都是中国
人所独有的语言表述方式,是西方学者或其他非东方国家和民族的学者不
可能有的一种语言表述方式,其内涵十分丰富,很特别,所以也可以认为
是世界史学批评遗产中很有东方特色的一个学术体系。我们今天往往比较
关注西方的史学批评理论成果及其相关的史学批评话语,忽视我们老祖宗
创造的这些很特殊的语言体系,这是一个应该得到反思的问题。中国史学
批评理论体系的发展,应该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成就的根源之中。
其五,世界史学批评理论体系中的章学诚。章学诚是中国的,也是
世界的。章学诚的出现使我们有机会把中国的史学批评理论和西方的史学
批评理论做联系的思考和比较的研究,也使西方学者有机会把它作为桥梁
来了解中国的史学批评传统。日本的内藤湖南是研究章学诚最早的外国学
者,他撰写了《章实斋先生年谱》(1920年),发现了从刘知幾、杜佑、
郑樵、司马光到章学诚的史学理论研究的连续性。不过他更强调《文史通
义》的创造性,认为该书“独辟境地”,希图建立一种新的史观,是“历
[1]
来这类著作中最精彩的一部”,研究者“绝不可轻易放过”。 法国学
者戴密微(Paul Demieville)也是国际上比较早研究章学诚的学者。1961
年,他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学家》上发表文章,称章学诚是中国第一流
[2]
史学天才,可以与阿拉伯或欧洲最伟大的史家并驾齐驱。 1966年,美国
学者倪德卫(David S.Nivison)出版了《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一书,对
其生平和学术作了全面论述,他视章学诚为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1] 内藤湖南:《章实斋先生年谱》“序说”,载《内藤湖南全集》(日本筑摩书房,1969—
1976)第7卷。
[2] 《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学家》,196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集子主编是比斯利
(W.G.Beasley)和浦立本(E.G.Pulleyblank)。这本集子收集了对中国和日本的史学研究的
论文数十篇。戴密微(PaulDemieville)《章学诚与他的历史编纂学》是其中一篇。(Paul
Demieville:Chang Hsuehcheng and his Historiogaphy,Historian of China and Janpan edited
By W.G Bealey and Pulley lank)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