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内文
P. 229

论章学诚对历史哲学的探索




               国家施政部门治理政事的职能,学术的发生、儒家经典中记载精深义理,
               都与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正由于此,章氏更直接说出《文史通义》所要探究的是“古人之大
               体”。此见《上朱中堂世叔》中言:“近刻数篇呈诲,题似说经,而文实

               论史,议者颇讥小子攻史而强说经,以为有意争衡,此不足辨也……《通
                                                                        [1]
               义》所争,但求古人大体,初不知有经史门户之见也。” 何谓“古人大
               体”?即指影响两千年来学术发展、世道人心的根本原理和指导思想,也
               就是哲学问题。当时没有“哲学”一词,章氏论著中所言“古今学术渊

               源”“校雠心法”“著述义理”“别识心裁”“学术经世”等,即指哲学
               思想,或是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问题。处于乾嘉当日,学者无不奔竞于

               文字训诂、史实考订、校勘辑佚等项,且以为此即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
               的全部,章学诚却倾其全力探究有关古今学术演变、有关世道人心的哲学

               问题,其立意何等高远,思想何等深刻。但又不被理解,甚至被诧为“怪
               物”“异类”,他的心境又是何等凄苦!故章氏晚年致信向知己朱少白吐

               露心曲,告知《文史通义》一书乃发愤之作:



                        鄙著《文史通义》之书,诸知己者许其可于论文,不知中
                   多有为之言,不尽为文史计者,关于身世有所枨触,发愤而笔于

                   书。尝谓百年而后,有能许《通义》文辞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
                   是仆身后之桓谭也。           [2]



                    由此可以明了,章氏在书中所发的议论,不只超过史学评论范围,

               且不限于一般分析学术源流或评价高下得失,而是针对与社会历史和学术
               指导思想的深层次问题而发,所以才称“中多有为之言”,并且将深沉地


               [1]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第630页。
               [2]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第645页。


                                                                                        221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