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内文
P. 227
论章学诚对历史哲学的探索
一、哲学探索:《文史通义》重要立意所在
章学诚(1738—1801)所著《文史通义》,一向被视为史学评论名
著,而它作为18世纪中国学者哲学探索的重要著作的价值则尚未受到应有
的重视。实际上,无论是从《文史通义》篇目所反映的探讨范围,从《文
史通义》一书命名的寓意,或从章氏对本书著述宗旨的“夫子自道”,都
说明哲理探索是其撰著的重要立意之所在。
[1]
从《文史通义》 的篇目内容看,列于全书“内篇”之首者,即是
《易教》上、中、下篇,继之为《书教》上、中、下,《诗教》上、下,
《礼教》,《经解》上、中、下。再其后,是《原道》上、中、下,《原
学》上、中、下,《博约》上、中、下,以及《浙东学术》《朱陆》诸
篇。从这些篇目内容,即已清楚地显示出:阐释儒家六经中蕴含的哲学内
容,专题论述传统思想中“道”这一哲学范畴,以及评论总结宋代理学盛
行以来到清代学术中的义理问题,在《文史通义》全书中不但在位置上最
为重要,而且论述方面甚广,内容分量甚重。此外,其他篇目中相关的论
述也所在多有。
[1] 《文史通义》在章学诚生前曾刊刻过一部分,但非全帙。学诚临终前,以全稿托友人萧山
王宗炎为之编校。以后由嘉业堂主人刘承干刊刻为《章氏遗书》,又称《章学诚遗书》,征辑较
完备,除有其主要著作《文史通义》外,还有《校雠通义》,论方志文章(包括所修方志序跋
等)及其他文章。此书刻于1921年,称《章氏遗书》本。另一是章学诚次子华绂在河南编辑刊
刻的,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称大梁本。这两种刻本,就“内篇”部分言,大多相同,唯
《章氏遗书》本多《礼教》《所见》《博杂》《同居》《感赋》《杂说》六篇,而“大梁本”的
篇目则不甚完备。再就“外篇”言,《章氏遗书》本所收录是学诚致友人及家人的书信,为友人
文集著作写的序跋,解答别人问题的文字,在书院教导学子的言论等,这些文章都可与“内篇”
之内容相发明。而“大梁本”之“外篇”所收者为章氏有关方志叙例的文章。这些对于理解章氏
学术思想体系来说,关系相对小一些。但章华绂在“大梁本”序言中却云王宗炎校定本“多与先
人原意互异”。故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例言》中批评华绂“则亦未必合得先生意也”。本文引
用的《文史通义》篇目,均据《章氏遗书》本。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