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内文
P. 144
章学诚研究概览
题,指出著述者“心术”要“正”,如果“心术不慎”的话,就会“害义
而违道”,修志者的“心术”是以“道”“义”为准绳的。当然,封建时
代有封建时代的道义,社会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道义,但不论何种
道义都要反对“以私废公”。应该说,首届修志我们绝大多数修志工作者
是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史实,特别是在对待人物传这
一敏感问题上。但也不排除少数人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有接受请
托之行为。尤其是90年代甚至要求机关办企业干部下海,在志书审稿和印
制上难免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新志续修时我们一定要对修志人员进行好
史德教育,即职业道德的教育。地方志机构是事业单位,自然要创造经济
效益,养活自己,发展事业,但我们修志又必须讲史德。因之,一定要处
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管理,统收统支,做好事业发展、福利分配、
经营奖励的切块安排,建立严格的编审制度,编审与经营分离,以防化公
为私影响团结和修志业务与经营不分,影响志书质量。
章学诚已逝世200年了,这篇文章是一个后学对他的缅怀。200年前的人
提出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方志理论,怎不令人感佩之至。有人认为,章学诚的
方志理论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只是系统方志理论的初级产品。但只要我们认
真地用之检讨一下首届修志和展望续修,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那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强大力量。虽然时代不同,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分析
社会、记述事物反映社会运动的规律方面,的确超过了章学诚。但从地方志
的一般规律,尤其是方志编纂学角度看,今天我们许多地方志还没有达到章
学诚所期望的境界。在首届修志即将全面完成,续修已开始启动并进行理论
准备的时候,重温章学诚的方志理论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发表于《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4期。梅森,现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
室编审。)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