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内文
P. 146

章学诚研究概览




               而近代修志诸家,误仿唐、宋州郡图经而失之者也……若夫图经之用,
               乃是地理专门……是方志之与图经,其体截然不同,而后人不辨其类,盖

                          [1]
               已久矣。” 按照章氏这一理解,方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唐以前是古
               方志,宋元明清方志误仿图经而来,是地理书,非复为方志。笔者以为,

               理解章氏方志地理化一说,应注意三点:第一,章氏这个观点,只有方志
               理论建设意义,没有方志史梳理价值。“方志久失其传。今之所谓方志,

                             [2]
               非方志也。” 章学诚的这些话,并非专门地、客观地评述方志编纂史,
               而是为了说明他的理论。传统方志演变史到底是怎么回事,须有我们自己

               的认识与判断。第二,传统的方志是从地理书派生出来的,方志的体例受
               总志体例影响较深。总志的特点是以政区为纲,每一地分沿革、户口、贡

               物、山川、人物、艺文等。方志则是全国总志空间的模块化与体例的缩微
               化。第三,地理化就是地方自然人文知识的介绍。方志记录的人文知识是

               表象的,不是本质的。方志是由地方介绍演变而来的,不是纯粹的地方
               史,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宣传地方。

                    (二)方志编纂的文人化与公文化。讲到乾隆时代方志编纂,章学
               诚说:“近日为州县志者,或胥吏案牍,芜秽失裁;或景物题咏,浮华无

                      [3]
               实。” 这个观点,和章氏史学理论“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与胥吏簿
                               [4]
               牍,皆不可用” 相同。
                    (三)方志编纂的类书化。这是指方志编纂分门别类的风格。章氏认
               为,“方志多狃于纂类之习”,“志者,史之流别,将以纪事,非以征类

                    [5]
               也” 。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传,“志家之载人物,多似类书典故,全无史


               [1] 章学诚:《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见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六,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版本同。
               [2] 《方志立三书议》,《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四。
               [3]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六。
               [4] 《方志立三书议》,《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四。
               [5] 《湖北通志人物表序例》,《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六。


           138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