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内文
P. 142
章学诚研究概览
地多年并对当地卓有贡献者,否则如何把改革开放在人身上反映出来。六
是议书法,章学诚认为,典故作考,人物作传,有体有要乃属不刊之书。
志书切不可浮夸当地的形胜,拼凑个八景十景的。首届修志虽很少有拼胜
景的,但对章氏此议矫枉过正,景物不敢描写,无状物无写形,具有旅游
价值的神话传说不敢记述,文字干瘪,缺乏可读性。七议援引,“援引”
就是引文。他认为,志书引用他籍的原文,不看原文作者的地位如何,讲
究这段文字能否说明问题。首届志书多数能做到这点,但也有少数志书把
领导当权者的应景浮文、一般性的报告讲话收入志书。续修新志时在此方
面要尤为重视,一力避免。章学诚的第八议是议裁制,第九议是议标题,
尤其强调分类与标题的关系。他认为,既不能把志书划分成几十门类,肢
解了事物的总体性,也不能“每好合并”,分类过粗难以展纳资料。首届
修志之初,讨论最多的是分类。开始时,强调横分到底。后看到分类过细
肢解了事物的总体性,改为分类层次以不影响事物的整体性为原则。其实
章学诚早在200多年前就阐述了这个问题。章学诚的第十议是议外编。他
认为史志除有纪、表、志、传四种体裁外,还有“载记”“附录”“图
式”,这些附属体裁对社会一些难以归类的内容“无遗无滥”提供收录的
场所。此外章学诚在志、掌故、文征之外,还设有“轶事”“琐语”“异
闻”等。“附录”在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中大量应用,尤其是续修新志提
出了增设“专题”的构想,正可记述大量生动反映改革开放的难以归类的
内容。这完全可以说是章学诚“外编”传统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三、章学诚的《州县请立志科议》与当代的方志编纂组织
章学诚主张州县除设立吏、工、刑、户、礼、兵六科之外,还应设立
专门的修志机构——志科,平时收集和保存资料,整理资料,届时修志。
他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中就提出:欲使方志无遗漏,平时当立一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