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内文
P. 125

香花之路     115






                 门,原来吾道不孤啊;写福清竹院,恍然觉得桂子从云间落下,萍花沾惹明
                 亮的光,仿佛生动在水底;写沙滩,体味着戴笠披蓑者转入重重花树间的生
                 活乐趣;写法华寺,还是自己最爱的梅花,那份欲开未开的自在状态;写龙

                 归院,放歌赞颂的依然是寒梅劲骨;写清溪道院,欣赏碧桃花的朦胧,好像
                 蓝田玉袅然生烟;写夕照庵,看到两株松树,看到夕阳和枫叶相映红,看到

                 蔷薇铺就一幅锦绣,又看到丛丛桂影摇曳,简直目不暇接;写长流涧,凝视
                 藤花随着水流忽高忽低,这种相安无念的态度使他确信山中应该会有不少隐

                 者;写将台钟乳泉,干脆手执长颈军持瓶浇灌花朵,清凉的泉水与饱藏暑热
                 的花蕊相触,激发了一阵阵浓郁的香气;写辇路,村舍前习惯栽种桃花,而

                 沿着道路,山上遍是梅花,暮春时分,落花皆丹朱,随行车马带起一路红
                 尘,只说花美,何去分别孰桃孰梅?写三园还是这样的感叹,李花、梅花同
                 放,就像满林雪在散开;写杨圩,他也有对世俗追求的理解和宽容,祝福他

                 人“阶生兰桂随时秀”,正如他写草窗隐居,对友人酒后携妾赏花歌吹也别

                 无异词;写翠峰居,自我作偈,高僧忘世不出坞,但是一双花、一对鸟也自
                 得天机;写白荡滩,荷花本是佛界物,一旦开放,水也便成了浴佛之水;写
                 金莲池,他表现出非常仔细的观察,“花开朵朵三黄盏”;写凿翠轩,因为

                 梅花开了,要卧雪相看,接续着林逋“梅妻鹤子”的清韵;写别天居,他彻
                 底放开自我内心,把对梅花的挚爱一语道破:“古梅三百聚君家,统领西溪

                 十里花”;写梅花泉,再次强调,“清泉也道梅花好”,并非我的私美;写
                 龙归坞,他直接就将梅花作为清供……最是八咏福胜庵,几乎首首都有花的

                 影痕,花的清芬,花的体悟。这样的感觉将他潜化,从此身上有了花寂寥自
                 在的气质,臻达一种幽玄无我的极致。写面壁轩,他自然流露出如是境界:

                 “有道老僧千日定,无言童子一炉香。”
                     众华其中,为何偏好梅花?
                     《法华经·序品》讲道:“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

                 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

                 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