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内文
P. 121
香花之路 111
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
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
记·景明寺》载:“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受皇帝散花。”
散花与献花都是供佛所为。在《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仅“花香”就
列举出了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青莲
华香、白莲华香、旃檀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
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河曼殊沙华香等十四种之多。唐代诗圣杜甫《大觉
高僧兰若》诗云:“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宋代吴自牧《梦
粱录·三月》特别提到:“贵家士庶,亦设醮祈恩。贫者酌水献花。杭城事
圣之虔,他郡所无也。”由此可以想到,至少在宋时,“献花”是杭州一带
普通信众和百姓惯常采用的礼佛方式一种。
明代僧人记录,大苏林“六时酌水献花”。 东岳庙下来,过香街,西行
不远有大苏林遗址。大苏林,传说五代十国时曾是吴越王将台,曾更名“赵
山寺”。明末清初人吴本泰一次游历时,触景生情,写下“当年千骑绕,此
日香灯少”的诗句。最早这里为弥陀庵,有尼精诚念佛,用豆子计数,满
四十八石,民众称呼“豆儿佛”。女尼临终,空中响乐,弥陀来接引西往,
故以庵名。明代僧人入住,又有信徒捐产修复。
留下传统集市有花市,花市遵循花朝节时令而行。供佛,愉神,悦己,
赏心,花就是万千欢乐的媒介。
花中最爱,在西溪留下当属梅花。宋史古籍里多有皇家观花赏梅的记
录。清人杭世骏有一首《古荡舟中望法华秦亭诸山》诗,末句写道:“笑指
梅花僧,定有草庐葺。”一僧身上落满梅花,一定是刚刚修整了草庐,句意
如此,但我们分明看到四望之下皆是梅树,僧人的草庐深深掩映在梅丛中。
梅自古以西溪为盛。宋高宗所修通往余杭洞霄宫的行驾辇道上,“雪香
十八里”。明代冯梦祯《西山看梅记》记载:“武林梅花最盛者,法华山,
上下十里如雪。”明人曾作过统计,西溪赏梅佳处共四十五,其中二十处为
寺院产业,十三处是文人山庄别墅,十二处乃当地百姓经营。世人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