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内文
P. 124

114  且留下






              士放纵了野逸之心,更让诸多僧尼深坠于无边无际的寂静中。安乐山东麓有
              一处五代时期吴越王建的庵院,名为“(古)福胜院”,又名“溪巢庵”。
              明代有僧大善,居南峰绿萝庵修行多年,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静心。自来此

              地,乐得清幽,乃安。明人顾简作《古福胜院记》一文,将大善心意沛然陈
              之:“山曰安乐,涧入西溪,竹树深秀,湍流激咽,荒塍短桥,均可使人得

              一丘一壑之意。”就像苦修经年的释迦牟尼食用牧女乳糜后开悟见道,峰峦
              的孤绝避世并不能带来内心的轻安,有时候恰恰是俗世里的一点儿别样气

              息,比如一朵小花,一抔清流,一刹那的竹响,带来灵犀彻然的通透。于
              是,即使是一截窄窄的田埂,一条短短的板桥,在观者看来,也饱含了丘壑

              的气韵。大善为此写诗云:



                      道人何事喜梅林,自信交惟择类寻。
                      铁干劲同禅坐骨,冰花净似寂生心。

                      德风借播寒香远,法雨分沾春雪深。
                      明月亦怜同素洁,也将皓魄照清阴。



              大善说,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梅林?因为我相信我们是同类。梅有铜铁之
              干,我有禅坐之骨;花有冰雪之净,我有寂然之心。梅花的香气将人的德行

              远播,当春雪降临,其中也会有佛法甘露的浸润。可爱的明月啊,环宇内一
              片素洁,不做区分,万物共此皓魄,照入我心,清澈,安宁。

                  据留下老人顾振祖回忆,古福胜院后山种满了毛竹,左右有十余株古
              松,十余亩梅园沿山与永兴寺相接,香雪如海。甚至在数年前,佛殿前面的

              花圃里还种植着玉兰、紫荆、银桂、山茶、青藤、红枫、绣球、兰蕙、芙蓉
              以及牡丹。大善禅居古福胜院四十年,花几乎贯穿了他修行的一生。在他著
              名的《西溪百咏》里,每到一处参访,花草树木这些细微的事物总会引起他

              的关注和品味。他写留下,注意到安乐山的梅花累积着“古雪”;写三桥

              柳,看到漫散的白花,感慨着春天的讯息;写花市,很开心家家户户芳菲盈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