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内文
P. 117

香花之路     107








                                                   二



                     作为本土衍生的宗教,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崇拜诸多
                 神明的道教自发微之日起便广受推崇。佛教进入中国,初始也是依托同道教

                 的并行而逐步繁兴。禅宗的确立,便是李唐时代对老子学说的崇尚使然。隋
                 唐时期佛道共举,虽互有抬抑,但均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学者通

                 过对当时墓志的研究得出结论,儒、释、道兼习乃是隋唐时代士人及其家族
                 的普遍趋向。北宋继承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真宗和徽宗掀起两次崇道热

                 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宋徽宗曾诏令全国各州都要有一
                 处中心道观。南宋时,高宗谨遵遗制,在杭州继续修筑并扩建道观。这样的
                 背景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或佛或道,亦佛亦道,其内心的诉求与愿景基

                 本上是一致的。

                     法华寺既下是东岳庙。以前的杭州有三座东岳庙,吴山有一,三台山有一,
                 然而规模最大、香火最盛者独属法华山下庙坞里俗称“老东岳”的这一座。
                     东岳,即泰山。所谓“东岳庙”即供奉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道场。与永

                 兴寺、法华寺不同,这里历史上是道家行宫。依照阴阳五行学说,泰山在东,
                 是日出之地,也是万物之源,因此民间普遍相信,东岳大帝册主生死,定国安

                 民,俗世可封福禄官职,天界能赐长生成仙,无所不臻。对东岳大帝的祭祀和
                 崇奉自古就有。汉、魏以后,道教沿袭古制,奉祀东岳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

                 初,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其后
                 一百六十年,留下东岳庙落成。根据落成后四十年南宋嘉定年间庙宇拓新后的

                 记录获知,东岳庙由头山门、懊悔桥、二山门、大殿、炳灵宫、寝宫、刑房、
                 十八层地狱、库房、戏台以及庙前著衣亭和庙后梳裹楼等组成。民国《泰山之
                 神金虹小志》认为,宋室南迁,山东、河南等地百姓纷纷跟着来到浙地。因为

                 百姓向来崇奉泰山之神,从浙地返归山东泰山进香跋涉艰难,于是在法华山麓

                 建东岳庙,便于祷祭。所以,法华山的东岳庙其实就是岱岳泰山的分庙。太平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