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内文
P. 70

章学诚研究概览




               集众启馆,敛费以数千金,卑辞厚币,邀君远赴,旷日持久,成书且累函
               哉?”章学诚从“经世致用”观点出发,认为一方之志,要“切于一方之

               实用”,不能专务载籍考索,因此其材料必须取自当时的一方文献。所以
               他说:“考古固宜详慎,不得已而势不两全,无宁重文献而轻沿革耳。”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方志的性质既属史体,当然它的作用也就无异于“国史”。因此,它

               的任务首先就要具有“经世”之史的作用。他说:“史志之书,有裨风教
               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

               贪者廉立。《史记》好侠,多写刺客畸流,犹足令人轻生增气。况天地间
               大节大义,纲常赖以扶持,世教赖以撑柱者乎!”(《章氏遗书》卷十五,《答

               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当然,章氏所谓教育,就是利用方志来对广大人民灌
               输封建的忠孝节义思想,目的在于扶持封建纲常,撑柱封建世教,从而巩

               固封建统治。其次,方志还负有为朝廷修国史提供资料的任务,“国史于
               是取裁方志,如《春秋》之藉资于百国宝书也”(《章氏遗书》卷十四,《方志

               立三书议》);“惟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章氏遗书》卷
               十四,《州县请立志科议》)。

                    然而以前的方志并没有起到上述的作用,章学诚认为原因很多,但
               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其一,修志诸家不明方志的性质,误仿唐宋州郡图

               经,把方志当作地理之书。其二,方志变成了文人游戏、应酬文字或私家
               墓志寿文的汇集(详见《方志立三书议》《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其三,修志

               者并无真才实学,而且多旨在名利,舞弊曲笔成为风气,于是记载“全无
               实征”(《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这样,方志当然起不到“善恶惩创”的

               作用,也无从为修国史提供材料。
                    关于修志的断限问题,当时有人提出“方志统合古今,乃为完书”。

               章学诚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史部之书,详近略远,诸家类然,不独
               在方志也。”认为“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因而不必每部方



           062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