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内文
P. 66
章学诚研究概览
六、章学诚方志学研究前瞻
章学诚方志学著述流传至今数量并不多,200多年来研究成果丰硕,
因此,有学者提出这一研究已经到了“题无剩义”的地步。如何深化和拓
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笔者以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完整准确地理解章学诚方志学理论。诠释学的理论认为,理
解文本最好的方式是把文本置于其形成的历史与思想背景中去理解。所
谓知人论世,就是从章学诚方志著述产生的历史语境中,了解其所处政治
环境、社会现实和学术潮流背景,深入解读其著述本意。仓修良在《对当
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中国地方志》1994年第1期)一文中,对方志
“横排竖写”说法作了辨析,指出章学诚早年在阅历尚浅的情况下,在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里讲过“史体纵看,志体横看”两句话。后来
所写的方志论文中不仅不曾出现过,而且被全部否定,包括《方志立三书
议》明确提出,志乃是仿照纪传体史书而作,故修志过程中一切皆依史
法。在章学诚方志学研究中,存在不少分歧,如与戴震修志之争、方志学
理论来源问题、方志学理论局限性等,解决分歧需要从原始文献出发,予
以客观评判。
第二,拓展研究领域。时至今日,尽量避免笼统概述章学诚的方志学
理论和成就,否则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需要运用知识论、诠释学、
学术史诸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章学诚方志理论与其政治观念、历史
哲学、史学、文学、谱牒学、目录学等密不可分,应该加以探讨。在章学
诚方志学传播接受史领域,虽已有一些论文,但仍可继续深入挖掘资料。
200余年来,方志学理论传播的具体路径、情形、对后世方志编修与理论
建构的影响等,实际上是一部章学诚方志学研究史,可以按时代顺序纵向
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