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内文
P. 69

章学诚的方志学




               志是记载某一地区的有关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内容的著作。这种亦地
               亦史的著作特点,实际上在西汉以来出现的“地记”中已经有所体现。这

               种地记,一般既载人物,又言风土,如晋习凿齿所撰《襄阳耆旧记》,马
               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谓其“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其山川、城邑,复

               载其牧守”。又如挚虞的《畿服经》、常璩的《华阳国志》等书,其内容
               亦多类此。无疑,这类著作,已经具备了地方志的规模。因此,我们认为

               地方志的萌芽,始于西汉末年,而魏晋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的出
               现,正反映了当时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豪族势力的成长。宋元以来,

               方志纂修日渐增多,明清时期,蔚然成风。尤其清代,为了纂修《一统
               志》,曾多次下诏各地修辑志书,后来并规定每六十年一修,著为功令,

               故清代修志之风特盛。不过清代以前的学者,一直把方志归入地理类,在
               史学上地位并不重要,也不为史家所重视。直到清代,章学诚提出方志是

               地方史的重要创见,辨明了方志在史学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章学诚第一次提出“志属史体”“志属信史”的意见,认为方志乃

               “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志乘为一县之书,即古者一国之史也”。
               (《章氏遗书》外编卷十二,《永清县志七》《前志列传》第十)因此,它既不属于地

               理书类,又有别于唐宋以来的图经,而是“国史羽翼”,故其价值亦应
               与“国史”相同。他在《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里说:“夫家有

               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章氏遗书》卷十四)所不同者,不
               过一记全国之事,一叙地方之言,只有内容广狭之殊,绝无内容本质之

               异。既然如此,则内容就不应当限于地理沿革的考证,为此他同戴震曾进
               行过论战。而《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章氏遗书》卷十四)一文,则叙述了

               他们一次争论的情况。戴氏仍将方志看作地理书类,因此主张:“志以考
               地理,但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侈言文献,岂所谓急务哉?”对

               此论调,章学诚予以有力的反驳,指出:“方志如古国史,本非地理专
               门。如云‘但重沿革,而文献非其所急’,则但作沿革考一篇足矣,何为



                                                                                        061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