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内文
P. 61
章学诚方志学研究综述(1801-2018)
1982年第5期。
71.略谈章学诚关于方志体例的主张,刘光禄,《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2期。
72.试论章学诚方志“特表氏族”及其影响,梁洪生,《江西师范大
学学报》1985年第4期。
73.论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说,何林夏,《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
74.章学诚方志学的纪传人物论,何兆龙,《浙江学刊》1988年第
2期。
75.章学诚志笔美学观简论,马烽,《方志文萃》1988年第4期。
76.从章学诚的方志编纂看其治史思想,钟永宁,《中山大学研究生
学刊》1989年第1期。
77.章学诚方志语言研究,张常耕,《方志研究》1989年第4期。
78.章学诚方志文风初探,韩章训,《方志研究》1989年第4期。
79.略述章学诚“传分多体”说,梁滨久,《云南方志》1989年第
6期。
80.章学诚方志学的人物传与人物表论,何兆龙,《浙江方志》
1991年第2期。
章学诚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方志学理论体系,从方志的起源演变
到性质作用,从方志的记载范围到编修体例乃至资料的搜集、修志人员的
修养素质等,均作了论述。上述论文主旨大致如下:
方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长期以来,方志归属于地理类,不为史
家所重视。直到清代,章学诚才从史学理论和方志实际情况出发,提出
了“志属信史”的主张。因此,方志就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既不属于地理
类,又有别于唐宋以来的图经,而是“国史羽翼”,故其价值亦应与国史
相同。他从“志为史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记载各地方
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