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内文
P. 63

章学诚方志学研究综述(1801-2018)




                    除三书之外,修志过程中,因搜集了丰富资料,“取摭所余,虽无当
               于正裁,颇有资于旁证”,因此,这一部分资料,“阑入则不伦,弃之则

               可惜”,于是,“考据轶事,琐语异闻”,别为《丛谈》,以附于后。这
               样处理,与编书义例无妨。方志分立三书的提出,为方志学的发展开辟了

               新的广阔天地。
                    章氏所撰诸志,包括纪、传、书(考)、表、图,诸体具备。纪是

               指按编写的大事记,要把这个地区“古今理乱”之重大事件都“粗具于编
               年纪”中,作为全书大纲。传的设置在于补充本纪未尽之事,列传可以写

               人,亦可以书事,“惟用所宜”。考乃仿书志而作,要写好诸考,必须分
               纲列目,内容必须澄清,将无关治体、无益风教者悉数删除。此外,修志

               人员不仅要学识渊博,对所写内容比较了解,更要通晓史法。
                    方志中表的作用很多,既可表人、表年,又可以列表事类,其中尤以

               人表更为重要。在章学诚看来,图的作用,有时更胜于表。志所绘之图,
               不可流于形式,应当取其有关经要而规方形势所必须者,详系之说,而次

               之诸纪表之后,这样才可以备用一家之学。章学诚论述的方志,实际上是
               一种图文并茂、纲举目张、言简义明的地方史。旧的方志按照他的理论改

               造后,从地理沿革之书,变成一种具有史义、能够经世的史书了。
                    关于修志的断限问题,章学诚认为“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

               用”,不必每部都从古修起。修志是为了切合实用,必须注意修当代之
               书,反映当代社会之现实,所以他认为“方志之修,远者不过百年,近不

               过三数十年”。他还提出修志“当续前人之记载,不当毁前人之成书”的
               主张,深得阮元赞赏。

                    明清以来,志书种类繁多,但记载内容十分混乱,有的简单把诸州、
               县志内容合并便成府志,将诸府志加以合并又成通志。章学诚特地写了

               《方志辨体》一文,从理论上对此混乱不清现象加以澄清,指出各类方志
               有各自的内容范围,也有各自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切不可简单任意分合,



                                                                                        055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