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9 - 内文
P. 339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经典价值




               如法以纪载,略如案牍之有公式焉,则无妄作聪明之备矣。积数十年之
               久,则访能文学而通史裁者,笔削以为成书,所谓待其人而后行也。如是

                                                                            [1]
               又积而又修之,于事不劳,而功效已为文史之儒所不能及。” 对于我们
               来说,借鉴“志科”说其具体改革办法则是实行两种工作体制,即设立直

               属人民政府的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人员为公务员,平时行使政府赋予的职
               能,征集地方志资料通过实行资料年报制度来解决,有些业务工作还可以

               转给方志馆;而在编纂地方志书期间由编纂委员会组建编纂班子(编辑部
               或总纂室),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人包括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参加

               编纂班子,也可以从社会上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编纂人员以至主编,完
               成修志任务。这是切合实际的,也为二轮修志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据我

               所知,黑龙江省的二轮修志,绝大多数的市县区和省直部门,都聘用了大
               量离退人员和社会人士参与修志工作。其他省份也大体如此。因为平时征

               集资料,少量人员就可以做,而在志书编纂期间需要较多编写人员,地方
               志机构不可能在平时储备大量编写人员,所以临时组建编纂班子较为合

               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政(行政机构)事(编纂班子)分设,符合中央
               改革精神,而政事分开恰恰是章学诚“志科”理论的精华所在。

                    其他像章学诚强调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即要经世致用;
               要求处理好事、文、义三者关系;强调“详近略远”;要求在志为天下

               公物的原则下发挥志家主体意识,使方志成为立一家之言的著述;主张
               建立一套资料采集报送制度;主张深通史法的史才修志;重视小人物入

               传,说“宿草秋原之下,必有解彤管而泣秋雨者矣。尤为取穷乡僻壤,畸
               行奇节,子孙困于无力,或有格于成例,不得邀旌奖者。踪迹既实,务







               [1]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州县请立志科议》,《文史通义校注》卷六,外篇一,中华书
               局,2000年,第589页。


                                                                                        331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