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内文
P. 340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为立传” ;提出传分两种即“包举一生而为之传”和“随举一事而为之
                    [2]
               传” ,为生人入志提供办法;设置“前志列传”,便于后志吸取前志经
               验;提出“方志辨体”,认为“统部自有统部志例,非但集诸府州志可称
                                                                        [3]
               通志,亦非分拆统部通志之文,即可散为府州志也……” ;强调各类志
               书有各自的特定内容和义例,为改变“分地记载,汇为一志”编修一统志
               (实质上是地方志)的做法,编纂统合古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国家志开辟

               了思路,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批判继承的。仅举以
               上几例说明章学诚方志学理论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的珍宝,其经典

               价值不可忽视。
                    (本文发表于《中国历史方志整理与研究》,方志出版社2017年版。梁滨

               久,现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






























               [1]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文史通义校注》卷八,外篇三,中
               华书局,2000年,第821页。
               [2]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传记》,《文史通义校注》卷三,内篇三,中华书局,2000年,
               第249页。
               [3] 章学诚:《方志辨体》,《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20页。


           332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