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内文
P. 343
《章氏遗书》与章实斋年谱
及《校雠通义》3卷。这就是所谓“大梁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以此刻本得以流传,后来又有以“大梁本”为底本的
补刻本,即同治二年(1863)谭献刻于杭州书局的“浙刻本”以及光绪四
年(1878)季真刻于贵阳的“贵阳本”,但内容也都只限于“两通义”。
3.1920年浙江图书馆据会稽徐氏抄本印行排印本《章氏遗书》24卷
12册,此为“大梁本”以来出现的最早的具有全集意义的章氏著作集,但
编辑校勘不精,脱误颇多。
4.杨见心藏山阴何氏抄本,后由马夷初(叙伦)转抄,部分内容发
表在《杭州日报》及《中国学报》上。
5.章学诚临终前数日曾将自己的著作交托友人萧山王宗炎。王宗炎
编为30卷,雇人誊录,未及定稿刊刻就去世了。1919年,吴兴嘉业堂主人
刘承干从沈曾植处得到这王编30卷抄本,以此为基础,又增补了20卷,于
1922年秋刻成《章氏遗书》50卷出版。这是当时收罗得最为丰富的章氏著
作刻本。
6.刘刻后,仍有堪补刘刻本的抄本出现,重要的有燕京大学旧藏武
[2]
[1]
昌柯氏抄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章华绂抄本 ,北京图书馆藏翁同龢旧
藏朱氏椒花舫抄本等。
7.1956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文史通义》,以刘刻本为底本,又据
[1] 据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9章“章实斋”所记,武昌柯氏抄本“题下附注较详,虽不
全具,所缺已稀”。
[2] 关于章华绂抄本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收藏之经过,可参见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一日课毕,北大图书馆长毛子水特来历史系休息室询余,坊间送来《章氏遗书》抄本一部,此
书抄本在北平颇有流行,不知有价值否?余嘱其送余家一审核。是夜,余先查章实斋《与孙渊如
观察论学十规》一文,此文在流行刊本中皆有目无文,刘承干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曾向国内遍
访此文,亦未得。而余在此抄本中,即赫然睹此文。乃知此本必有来历。嗣经搜得其他证明,乃知
此本确系章氏家传。……乃连日夜嘱助教贺次君录出其未见于流行刻本者,凡二十余篇。又有一
篇,流行刻本脱落一大段数百字,亦加补录。即以原本回子水,嘱其可为北大购取珍藏。”载1986
年10月东大图书公司印行《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合刊第162页;又参见钱穆《中国学术思想
史论丛》第8册《记钞本章氏遗书》一文。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