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内文
P. 326
章学诚研究概览
这些做法纯属作法自敝,毫无道理可言。历史上的人物,无论地位多高,
影响多大,其家乡的志书都应该给他立传,因为志书是给后人看的,一地
志书的《人物传》当然要汇集本地有影响的人物,岂有反而把最有影响的
人物剔除之理?即使在同时代的旧志中一般也不这样做,明清方志中帝王
后妃一般入《人物传》,包括清代由康熙皇帝钦定为全国修志样板的顺治
《河南通志》和康熙《陕西通志》也不例外。抑或有改换门目,在志书中
为帝王后妃树碑立传的,如成书于明天启年间的《吴兴备志》专门设置了
《帝胄》《宫闱》两个门类,分别用以记载出生于湖州的帝王、后妃。可
见,章学诚的上述做法即使是在封建时代也不被广泛认同。
再次,章学诚主张志书在体例、篇目上要符合史裁,故反对志书为
体现地方特色而在篇目设置上进行“升格”等创制,这是其史志不分、以
史代志思维的延续。众所周知,苏州的特色是园林甲天下,故南宋绍熙年
间范成大所修《吴郡志》专门设置了《园亭》《古迹》等门类加以记述,
其中虎丘虽是一个小丘,但能与天下名山争胜,在苏州有独特的地位,因
此该志将其从《山》中分出来,单列《虎丘》门类,与《山》并列,以突
出其地位,但章学诚却不以为然,批评其“古迹与祠庙、官宇、园亭、冢
墓、宫观、寺、山、川等,颇相混乱。别出虎丘一门于山之外,不解类例
牵连详略互注之法,则触手皆荆棘矣” 【3】916 。笔者以为,地方性是方志
的首要属性,突出地方特色是方志编纂的第一要求,而升格是体现志书地
方特色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章学诚反对志书在篇目设置上进行“升格”,
显然是从方志即地方史的观点出发的,结论自然有失偏颇。
三、修志实践中有与所持理论相悖之处
章学诚的有些修志观念虽然十分精到,但在他实际的修志实践中却并
未实施,理论与实践有相悖之处,诚如梁启超批评章学诚“其所自创之义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