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2 - 内文
P. 322

章学诚研究概览




               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而说到章学诚方志思想的缺陷,仓修良在《方志
               学通论》一书中对其修志理论因时代局限而存在的封建糟粕作过一定的阐

               述。 【1】352-353 但是,对于章学诚修志理论中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实
               践与理论相悖之处,前人的研究则比较忽视,本文拟对此提出批评,以求

               教于专家。



                    一、史志不分,倡导极端的撰著体修志风格



                    章学诚方志思想中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是把方志等同于地方史,造成史
               志不分,以史代志。梁启超曾言章学诚对方志学的贡献首在改造方志之概

               念 【2】 ,指的是章学诚提出“志属信史”                  【3】846 ,“盖方志之弊久矣,……
               大抵有文人之书,学人之书,辞人之书,说家之书,史家之书,惟史家为

               得其正宗”       【3】873 ,奠定了自宋代以来的“方志为史”说,这在当时“志
               乘为地理专书”的主流氛围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4】 。但问题是章学

               诚在方志性质上所持的观点有些矫枉过正,在他眼中,方志即是地方史,
               两者毫无区别,“志乘为一县之书,即古者一国之史也”                                【3】781 ,“夫家

               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3】882 ,从而混淆了史和志的概
               念,造成事实上的史志不分,以史代志。

                    章氏的这一认识误区,前人研究中虽也有提及,但未及展开,语焉
               不详。 【1】352 笔者认为,方志是史学的一个分支,固然不错,但它同时又

               是一种特殊的史书,即具备了地方性、时限性、资料性、叙述性、官修性
               五种基本属性的史书,与一般意义上的史书是有所区别的,如听任史志不

               分、以史代志,方志这一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将失去其存在于著作之林的
               意义。但在章学诚看来,方志等同于地方史,自然应该套用史书的写法来

               修志,包括运用“太史公曰”之类夹叙夹议的手法,“志乃史裁,全书
               自有体例。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中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



           314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