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内文
P. 155

章学诚对戴震的学术评价




                    这里所说的以文史而见道,正是《文史通义》思想体系建立的一个
               基点。

                    按胡适先生之《章实斋先生年谱》,甲编“新著”为《原道》上中
               下、《原学》上中下、《博约》上中下、《经解》上中下十二篇。这些都

               是《文史通义》中的重要篇章。除此十二篇,钱穆先生还举出了章氏约作
               于此年的另二十八篇文目,他论述说:“实斋重要思想,大部均于此时成

               熟。上举文目,实为《文史通义》之中心文字,为研究实斋学术最需玩诵
               之诸篇。而己酉(乾隆五十四年——引者)一年,亦实斋议论思想发展最精彩

               之一年也。”        【3】 (p.467)
                    乾隆五十四年,在方志的编纂上,章学诚亦颇感进境,他对自己所

               撰《亳州志》非常满意,认为:“此志拟之于史,当与陈、范抗行,义例
               之精,则又《文史通义》中之最上乘也;世人忽近贵远,自不察耳。后世

               是非,终有定评,如有良史才出,读《亳志》而心知其意,不特方志奉为
               开山之祖,即史家得其一二精义,亦当尊为不祧之宗;此中自信颇真,言

               大实非夸也。”         【2】 (卷九《又与永清论文》)此年,他还撰就《永清新志》十
               篇,差觉峻洁,认为可“稍赎十二年前学力未到之愆”。

                    仍是乾隆五十四年,他在给周振荣的信中写道:“出都三年,学问文
               章,差觉较前有进。……由今观之,悔笔甚多,乃知文字不宜轻刻板也。

               然观近所为文,自以为差可矣。”                   【2】 (卷九《又与永清论文》)这个评价大概
               多少还带有一些自谦的成分。

                    从其青年时期自谓“识力未充”,至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年所谓的
               “不免有意于矜张”,又至乾隆四十八年的“不敢立心矫异”、乾隆五十

               年的“未能通变”,再至乾隆五十四年的“自以为差可”,章学诚自我的
               学术进境历程清晰可辨。

                    还需注意的一点是,至乾隆五十五年,章学诚已经开始总结自己的生
               平为学,这一事实,充分反映在此年他写给诸子的家书中。如其中所言:



                                                                                        147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