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内文
P. 153
章学诚对戴震的学术评价
(佚篇,《与钱献之书》)
这里虽然批驳着力,但实有赞扬两人不以风气为趋避之处。
章学诚集中点名攻驳、评价戴震的学术,则是乾隆五十四年、五十五
年间的事情。乾隆五十四年,章学诚与沈在廷论学,在《答沈枫墀论学》
一书中,已有大段文字公然攻驳戴震。翌年,涉及戴震文字尤多,主要有
写给诸子的家书,而此年撰就的《郑学斋记书后》一篇和补写的《书朱陆
篇后》《记与戴东原修志》两文,都是纯粹评述戴学。此外,乾隆五十四
年或稍后的《答邵二云书》和《与史余村书》是章学诚与友人辩论戴震学
术的重要文字,乾隆五十五、五十六年间的《又与正甫论文》也多涉攻戴
之语。
这时,距戴震谢世已十有余年,章学诚何以要选择此时,将自己对戴
震学术的种种看法,凝诸笔端,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而检视章氏著
作,可以看出,乾隆五十五年前后,实是章学诚学术生涯中最可注意的一
段时期。以下,从其对自己学术发展的认识以及《文史通义》之撰写情形
进行简要分析。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末,章学诚集五十九、六十年两年所作文字为《甲
乙剩稿》,并题跋于上,以甲乙为十干之首,效“古人十年考学”之意,
对自己从17岁至47岁,既从乾隆十九年至乾隆四十九年四个十年间,每十
年的为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总结:
甲乙为十干之首,古人十年考学,必有进德,今此区区所
业,岂足以征德乎。前此十年为甲辰、乙巳(乾隆四十九年、五十
年——引者),则莲池主讲,所作亦有斐然可观,而未通变也。前
此又十年,为甲午、乙未(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年——引者),则江南修
志,反浙而复入都门,学识方长,而文笔亦纵横能达,然不免有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