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内文
P. 98

088  且留下






                  铭之。铭曰:“先发而后至,进难而退易。不汲汲于富贵,类依隐以玩
                  世。欎欎而不衰者,浩然之气。俯无怍兮,仰无愧。不赢于躬兮,来者
                  之畀。”



                  留下被视为墓葬风水宝地的历史很早。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五

              载:“吴越忠懿妻贤德顺睦妃孙氏墓,在石人岭下。”以此为始,历代见于
              记载,但墓已消失。据载,葬于留下的名人还有:北宋监察御史柳约,龙图

              阁直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强渊明;南宋左相兼知枢密院事赵鼎,传说为救
              赵构而遭金兵杀害的林氏五义士;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明代南京

              国子监祭酒、西溪草堂庄主冯梦祯,广西左布政使夏时,太子少保洪钟,后
              府都督同知张奎(嘉靖十四年谕葬);清代著名文人厉鹗、杭世骏,吏部尚
              书徐潮,都察院左都御史赵佑,贵州学政、翰林院编修万经,军机大臣王文

              韶,状元钟骏声;民国名流汪有龄、吴善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等。

                  以上所列墓单中历史人物的生平,有心人可以找来读读。下文只就孙
              宝琦的墓展开作一些介绍。目前一般都只说孙宝琦的墓在留下——这并不全
              面,实际上,不止孙宝琦的墓,而且孙氏家墓也在留下杨家牌楼。

                  孙宝琦(1867—1931),字慕韩,晚年自署孟晋老人。杭州杭县人。父
              亲孙治经是咸丰帝的太傅,孙宝琦因父荫入仕。据当地人说,孙宝琦本人的

              墓,原在杨家牌楼至营门口的斜坡南面,墓的格式是仿中山陵建筑,规模宏
              大,其地面建筑陆续毁于抗战时期,墓冢1958年毁。

                  现在说起孙宝琦,一般人也许并不知晓,但在民国时期,他可是响当当
              的国际风云人物。光绪二十八年(1902),孙宝琦出任驻法国的钦差大臣。

              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出使德国。辛亥革命爆发,孙宝琦宣布山东独
              立,被推为山东都督。民国二年(1913)任熊希龄内阁的外交总长,次年兼
              任代国务总理。民国十三年(1924)任国务总理。

                  孙宝琦的家墓在杨家牌楼,从民国《申报》的相关报道中可以得知。

              1916年8月10日《申报》上有一条记载:“税务处督办孙慕韩氏,前月请假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