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内文
P. 184
174 且留下
名山,因而多次途经留下,为当地历史文化作出了无私的贡献。至于究竟是
怎么个临幸法,除了知道这条路总长十八里,石平如坻,自“西溪湿地”概
念推出以来被媒体炒得尘土飞扬之外,具体细节方面则无人讨论。原因可能
出在号称入元后隐居的宋高士邓牧身上,他当年写《洞霄图经》,按理说就
该有所交代,可笔下却吝啬得很,后人自然就更难知晓。好在叶绍翁的《四
朝闻见录》里保存了部分细节,真好比“红杏一枝出墙来”,以证实“满园
春色关不住”。何况文笔颇俏,亦庄亦谑,正史、野史并美,干货、湿货都
有,用畸笏叟批甲戌本《石头记》的话来说就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
之笔,好看煞。”
《四朝闻见录》里有“光尧幸径山”条(“光尧”为高宗把皇位让给儿
子主动退下来后,儿子孝宗给他封的尊号“光尧寿圣太上皇帝”之简称),
其中说道:
西溪辇道(顾振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