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内文
P. 10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100年。” 20世纪后,“章学诚在现代经历了一次被‘重新发现’的际
                      [2]
               遇”。 特别在章学诚诞辰280周年之际,再度审视并弘扬其史学、方志学
               等领域的学术思想,不仅对推进新时期的史志编研事业和传承区域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文化浙江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浙东史学殿军”的历史贡献



                    章学诚的学术贡献首先体现在他以“为千古史学辟其榛芜”的意识和

               勇气而对乾嘉盛世史学流弊的抨击和学术创新。梁启超为此认为:“实斋
               之于史,盖有天才”,“自有刘知幾、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

                                                          [3]
               矣”,而且其为“清代惟一之史学大师”。 章学诚的史学贡献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六经皆史”的史学论。“六经皆史”系章学诚代表性著作
               《文史通义》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关乎其对史学基本范畴的认识。一

               方面,他认为“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他还进一步强调“六经”乃为
               “史”与“器”,而非空洞无物的“道”,“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

                                 [4]
               述以究大道也”。 另一方面,在注重继承传统的同时,他又指出:“天
               时人事,今古不可强同,非人智力所能为也。”故“亦必不尽强今以服古

               也”。这一观点被侯外庐认为是“大胆地把中国封建社会所崇拜的六经教
                                          [5]
               条,从神圣的宝座拉下来” ,因而也是对传统最有系统的反挑战和具有
               突破性的创见。


               [1] 钱婉约:《〈章氏遗书〉与章实斋年谱》,《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5期。
               [2] 章益国:《论章学诚之“撰述”与“记注”》,《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3] 参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中国画报出
               版社2013年版(版本下同),第212页、第189页、第210页等。
               [4] 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原道下》,第129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版本
               下同)。
               [5] 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版本下同),第509页。


           00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