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内文
P. 11
竭其心思耳目之智力 则必于中独见天地之高深
二是深邃精辟的史义说。“史义”即建立在史家对历史理解和对史
学认识基础之上的研究宗旨与主观理念,关乎史学研究方法的核心要义。
章学诚曾反复强调:“作史贵知其意”,“史所贵者义也”。他为此还作
了这样的比喻:“譬之人身,事者其骨,文者其肤,义者其精神也。” [1]
[2]
他同时断言:“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章学诚之所以注重和
强调“史义”,还有其更深刻的蕴意,“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
[3]
也” ,而应借“义”经世,以“义”明道,包括“章氏‘六经皆史’之
[4]
论,本主通今致用,施之政事” ,这既是对浙东史学经世致用传统的继
承,同时也是其理论之所以能超越前人的关键所在。
三是独树一帜的史德观。这也是其史学理论的最高境界。一方面,
史德观是对刘知幾“三长”论的继承。章学诚也认为“夫史有三长,才、
[6]
[5]
学、识也”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 。另一方
面,正因为意识到“兼三尤难”,他又明确指出:“德者何?谓著书者
[7]
之心术也。” 他认为史家心术不可不虑、心术不可不慎,如“竞言才、
[8]
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 这对后世史学领域产生
了重大影响,如胡适认为《史德》“其言极精”,梁启超、柳诒徵等均将
史家之“史德”放在首位,等等,由此也可见章学诚的“史德”观对刘知
幾“三长”论的提升与完善。
由上可见,章学诚由外而内,从形式到内容,从基本范畴到史义、史
德,提出了系统创见,恰如其在《文史通义•原道》中所言:“竭其心思
[1] 《文史通义校注·方志立三书议》,第574页。
[2] 《文史通义校注·浙东学术》,第524页。
[3] 《文史通义校注·浙东学术》,第524页。
[4]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95页。
[5] 《文史通义校注·文德》,第279页。
[6] 《文史通义校注·史德》,第219页。
[7] 《文史通义校注·史德》,第219页。
[8] 《文史通义校注·史德》,第220页。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