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内文
P. 12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耳目之智力,则必于中独见天地之高深” ,从而在中国古代史学转型的
关键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方志学术体系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章学诚一生颠沛流离,“逼于困苦饥寒”而“坎坷潦倒”,却矢
“志”不渝。他一生共主纂和参与编纂了12部志书,其中《湖北通志》
《和州志》《永清县志》和《亳州志》由其主纂,正如梁启超所言:“其
[2]
创作天才,悉表现于和州、亳州、永清三志及《湖北通志》稿中” 。更为
重要的是,他还创建了系统完整的方志学术体系,这也是其对中国史志事
业最为重要的贡献。章学诚曾明确指出:“天下不能无风气,风气不能无
循环”,“风气之开也,必有所以取”,“风气之成也,心有所以敝”,
[3]
这也正是其革故鼎新的探索动力。 为此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有过一系列评价,如:“‘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能认
[4]
识方志之真价值、说明其真意义者,则莫如章实斋” 。
作为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的方志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阐明了方志的性质和作用,如他提出了“志属信史”的主张,并
强调方志的首要功能在于“经世”,即垂鉴、惩劝和教化之作用。二是创
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如提出方志分立“三书”说。并说明“三书”
中志为主体,掌故、文征是两翼,这也是其方志学精义所在。三是确立了
志的体裁和相应内容,主要有纪、传、考、图、表等。四是辨清了各类方
志记载范围和界限,如明确提出“越境不书”说,这对澄清方志编修中越
[1] 《文史通义校注·原道下》,第138页。
[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第210页。
[3] 《文史通义校注·原学下》,第154页。
[4]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第209-210页等。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