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内文
P. 50
044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伪。孟姜女哭倒长城;牛郎追赶织女,被银河阻隔而只能七夕鹊桥相会;白娘
子原本是一条蛇;祝英台和梁山伯死后居然双双化蝶……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
中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却不影响它们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千百
年来,无数人为这样的离奇情节所陶醉,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未必真的相信传
说故事里所说的这些情节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民间文学。也正因
为如此,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
珍贵的文化价值。总之,传说并非历史,它并不是如实地讲述历史事实,却又
往往艺术地反映了历史的本质方面,从而传达出人民群众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
理解、看法和情感。这样的传说历来又受到了历史学家的重视,原因正在于
此。这又是传说与史实之间必然存在着的差别,同样是必须指出的。
如前所述,早期的康王逃难传说发生在北方,说的是“泥马渡康王”。而
到了后来,在南方,以杭州为中心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杭州的半山,却出现
了“少女救康王”的情节。我们在前面所引用的一些文字材料,或可理解为是
当时人所记录下来的一些传说史料。对于其间所出现的种种歧异之处,也就不
会觉得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了。我们大致上可以这样去理解:历史上的赵构,人
称小康王,庙号高宗,他曾经多次逃难,被金兵一路追杀,最终大难不死,后
来居然做了皇帝。当时的百姓非常需要这样一个皇帝来领导大家抗御金兵的入
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就会创作和传播有关小康王逃难途中得到神助
的种种传说故事,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开始说是一匹泥马救了
他,后来又说是一位少女救了他。至于这样一些救康王的过程,原本就是虚构
的,说法歧异也就不奇怪了。甚至还会有别的什么情节被人们创作出来,都是
有可能的。既然是口头传说,就自然而然地会出现种种歧异之说,一些人可以
这样说,另一些人也可以那样说,很自由。这个流播过程中出现种种歧异之
说,不是说哪个传说错了,反倒真实地体现了民间传说流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
的那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而不是去讨
论其中哪个说法是对的,哪个说法又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