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内文
P. 55
从皋亭山撒沙夫人(半山娘娘)传说的扩播看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史意义 049
文学集成卷本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一大批“小康王逃难传说”这样一种民间文学
现象。除此之外,在舟山、台州的一些地方,当年小康王逃难曾经到过的地
方,也有此类传说流播,本文暂不涉及。总之,大致上可以作出以下的判断:
这个传说最早的源头是《泥马渡康王》,可能发生并传播在北方;随着赵构一
路南下,又在临安(今杭州)定都,这个传说终于浙江化,并在杭州及其周边
地区生发出一些异文,其中《半山娘娘》是个代表作;然后又沿着运河文化
带,被人们扩播到了许多地方,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许多地方的人都
会饶有兴致地反复讲述这些已经当地化了的传说。这些传说的情节总是大同小
异,而传说的表述却又总是地方化了的。也就是说,讲述人总会强调这些传说
是当年发生在他们当地的,并且还要十分确凿地拿出一些证据来,以加强传说
的所谓“真实性”。而实际上,这却是传说扩播所出现的一种局面。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低估民间传说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它是昔日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是他们心目中的历史,也是他们对历史的一种
“理解”,是民众的“历史记忆”。或者可以这样通俗形象地说,在许多人的
记忆里,小康王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的命大,他可以一次次逢凶化吉,周围
的人总会救他,连蜘蛛也会救他,连桑树也会救他,要是没有这么多普普通通
的老百姓一次次地救他,他还做得成皇帝吗?不过话又要说回来,许多帝王将
相在他们危难落魄的时候对于底层民众的救援总是感激不尽,他们的许诺也总
是很好听的,而一旦事过境迁,他们又常常会把昔日的恩人抛到了脑后,甚至
还会恩将仇报。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见得少吗?《半山娘娘》传说和一大批
小康王逃难传说正是这样一种看似轻松其实却颇具分量的口头文学作品。传说
讲述人就像是在讲述历史似的在跟别人讲故事,一切就像当年在附近曾经确实
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其实却不然,他们只是在抒发他们对历史的感叹,对人生
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