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内文
P. 48

042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世宁《撒沙夫人庙记》的结尾又明确说明,在高宗登基之后,敕封了这位“半
              山娘娘”,并且“立庙塑像”,这倒是与我们今天在半山所调查到的民间信仰

              状况大致相符的。
                  除了杭州的半山娘娘传说之外,古籍里还出现了小康王逃难至绍兴所发生

              的一段神奇传说。这个材料保存在清代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卷上《寺观》
              中,文云:




                      大树庵,在府城西北十里大树港之浒。宋南渡时,金人追高宗
                  急,至此无以济。岸有松杨两株,忽自拔其根俯于水,两木相向如覆
                  舟状,帝缘木而渡,及岸,顾其木,仍昂首自植。已而金兵至,怒而

                  截为数段,委于河而返。高宗得入西门,驻越州,使人至树所验其

                  迹,以长官封之。木益灵,漂泊于河,出没自如,虽疾风不为上,湍
                  流不为下,岁必三四出,色黯而泽,长不过丈许,大可一围,行舟者

                  遇之多吉,有意触之灾祸立至。或因水涨时偃卧堤上,至水复来,仍
                  乘流去,土人不敢犯。自南宋迄今五百年未尝离数里之内。顺治丙戌

                  以后,十余年不复见。己亥冬日,忽见于大树港东南隅,横眠波上。
                  于是土人群集,迎置于岸,建庙祀之,今尚在庵侧。                          ꨁ



                  这个材料的出现,说明小康王逃难传说的发生地也在一路南下。当初,小

              康王曾在河南、安徽、江苏一带逃难,那里便流传起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来。后
              来,小康王逃到浙江来了,这里又流传起他逃难的传说。人们不但接纳了泥马

              渡康王的说法并加以必要的改编,而且生发别的生动活泼的情节结构来讲述这

              些经历,上述例证大概正是这样出现的吧。
                  到了民国年间,这个半山娘娘的传说依旧在民众的口耳间广为流播。我们

              在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散文游记《皋亭山》中也发现了他当年所采录到的当地居



              ꨁ〔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7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