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内文
P. 49
从皋亭山撒沙夫人(半山娘娘)传说的扩播看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史意义 043
民对这个传说的几种不同说法。文云:
皋亭山俗称半山,以“半山娘娘庙”出名。……
他们说:“半山娘娘最有灵感,看蚕的人家,每年来这里烧香
的,从二月至四月,总有几千几万。”
他们又说:“半山娘娘,是小康王封的。金人追小康王到了这山
的半腰,小康王无处躲了,幸亏这娘娘一把沙泥,撒瞎了追来的金人
的眼睛。”
又有一个老农夫订正这一个传说:“小康王逃入了半山的山洞,
金人赶到了,幸亏娘娘把一篓细丝倒向了洞口,因而结成了蛛网。金
人看见蛛网满洞,晓得小康王决不躲在洞里,所以又远追了开去。”
凡此种种,以及香灰疗病,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他们都说得
活灵活现……其实呢,半山庙所祀的为倪夫人;据说,金人来侵,
村民避难入山;向晚大家回村去宿,独倪夫人怕被奸污,留居山
上,夜间为毒蛇咬死。人悯其贞,故立庙祀之。所谓撒沙,所谓倒
丝筐,都是由这传说里滋生出来的枝节,而祠为宋敕,神为女神,
却是实事。 ꨁ
以上,我们读到了四篇明清时期作家所记录的文字和一篇民国时期的文
字,都是值得予以重视的。对于以上五说的歧异处怎么理解?个人以为,如果
考证史实,显然不允许诸说并存,因为诸说相互矛盾,其中总有一些材料是不
真实的,因此需要辨伪。再加上有些说法明显有虚幻成分,在现实中并不可能
发生过这样的事。不过既然我们面对的是一则民间传说,则应该按照民间文学
的规律来予以讨论。毕竟传说并非史实,传说中往往出现虚构情节,乃至加入
幻想,这都是民众的艺术加工。大家都喜欢这么讲,却谁也不会去考证其真
ꨁ郁达夫:《皋亭山》,转引自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年,第20—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