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内文
P. 92

082  且留下






              遗存,也是精神世界的反映。不但有关生,也关乎死。它在形式上是安放逝
              者尸体之所,但实质上则体现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
              景、文化艺术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殡葬道德观念、殡葬道德原
              则和死亡观的总和。《荀子·礼论》云:“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

              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在此意义上,死
              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孔子曾言:“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礼便是联系生死两个世界的方
              式,墓葬则是这种联系的具体实物体现。

                  中国的“隆丧厚葬”传统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在儒释道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隆丧厚葬的丧葬习俗。墓地的选址及朝向由堪舆师察看,先看风水,
              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土。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

              尸、报丧、招魂和送魂 、做“七”、吊唁、入殓、丧服、出丧择日、哭丧和

              下葬十种仪式。不同地域、民族、信仰、文化背景衍生出的墓葬文化具有很
              大的差异,这必然导致人们对墓葬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幅员辽阔,并且是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生产生活方

              式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墓葬形式,如土葬、火葬、天葬、水葬、塔葬、
              崖葬、风葬、树葬等。总体而言,乃以土葬为主 。

                  民国马叙伦《石屋余渖》里记录有“杭州葬法”,今录全文如下:



                      造墓各地不同,杭州之俗,下棺后以石灰黄土调以捣叶捣成之汁,
                  名曰捣浆,舂之成粘质,而敷于棺之四周及上,名曰灰椁。惟棺底亲

                  土。灰椁坚如铁石,斧斤不能损之。太杭谚有“铜墙铁盖豆腐底”之
                  说,以棺底亲土易朽,盖取速朽之义,而不忍亲骸为土中虫兽所伤,

                  故以灰椁卫之,故葬法莫善于杭州。然灰椁亦以工到为能如此,故必
                  老于其事者监之。舂灰椁有组织,十人为一曹,二人为外作,外作任取

                  土运灰等事,曹工惟任舂及舂毕运置墓穴中耳。大氐一棺用灰一千斤以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