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内文
P. 91
留下墓葬文化:时间的痕迹 081
留下墓葬文化:时间的痕迹
/任 轩
一、纸上的墓葬
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外,世界上可能再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文化受到过
“风水”的深刻影响。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无论是都邑、村落、宫
殿、民居、寺观、陵墓、塔阁,还是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到
营造,均有“风水”在流动。所谓“阴阳交媾,方成美地”“山水环抱必有
炁”“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就是写照。背后有座环形山,谓之“负阴抱
阳”,面前有条曲形河,谓之“金带环抱”,二者皆有之地,便是最佳的
风水宝地、龙脉所在。风水在古代又称“堪舆”,民间俗称“相宅”“相
墓”。晋代郭璞《葬书》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
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明代徐善
继在《地理人子须知》中说:“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故曰:要得水,要
藏风。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换言之,“风水”
认为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使万物生长之吉气;而“相墓”,
就是为了找到这样的地方。留下地区具有特别好的“避风聚水”的地理形
势。所以北宋以来,选择留下作为墓地的朝廷重臣、文化人物、释道人物日
益增多,南宋定都杭州后,皇帝陵墓在绍兴府的郊外,而皇亲贵胄则选择杭
州西郊山水地作为墓地。
墓葬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不但是人类物质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