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内文
P. 53

章学诚方志学研究综述(1801-2018)




               生的方志思想》(《安徽文献》1948年第5卷第2、3期)一文中,认为章学诚明确
               “志乃史体”,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日本学者室贺信夫1935年发表《章

               学诚的方志学》(《地理论丛》第7辑)。
                    民国时期方志学家纷纷出版专著,如李泰棻《方志学》与傅振伦《中

               国方志学通论》,1935年都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甘鹏云《方志商》,
               潜江甘氏崇雅堂1938年出版;黎锦熙《方志今议》,商务印书馆1940出

               版;寿鹏飞《方志通义》,1941年印行。他们在这些方志著作中,都重点
               阐述章学诚方志理论,分析其得失利弊。

                    李泰棻《方志学》第三章《章学诚之方志义例》,列出《属史之独
               见》《方志立三书之并立》《志书必备之五目》《方志界限之宜别》《修

               志应明之六要》《修志之十议》六节,加以详细评述。在第四章《章学
               诚之志例驳议》,列出《书籍部次之泥古》《艺文不志生人著作之不当》

               《志分多体之不必》等九节,批评章氏方志学理论不当之处。章学诚确定
               “志属信史”,然肯定过度,失之偏颇,以致史志不分。李泰棻对章氏此

               说深信不疑,导致错误认定唐宋时代图经不是方志。黎锦熙在《方志今
               议》中高度评价章学诚方志学成就与贡献,同时也提出其缺失,在《建议

               因缘》中写道:“居今日而修方志,决非旧志之旨趣与部门所能范围,即
               章氏特创之义例,横拓之领域,由时代之进展,亦颇感其未尽适宜而殊嫌

                          [1]
               不足耳。” 万国鼎也提出:“惟观章氏所撰,犹有偏倚,详于政事及人
               物,而略于关系一般平民生活之社会经济状况,实为美中不足,盖时代异

               而观念不同也。”          [2]
                    经过民国学者的反复探讨,一方面,章学诚“方志学开山鼻

               祖”“方志学之祖”“方志学的奠基人”地位已得到学界公认;另一方
               面,在研究范围、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对其方志理论在批判继承基


               [1] 黎锦熙:《方志今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页。
               [2] 万国鼎:《方志体例偶识》,《金陵学报》第5卷第2期,1935年。


                                                                                        045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