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内文
P. 38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失。” 这些观点都认为,明韩邦靖、康海《朝邑》《武功》二志,如果
单从文字简洁的角度论,有其值得肯定之处;但若从记事详备以获实用之
[2]
资的角度论,两书就存在很大的不足 。但同时也有人指出,造成这种情
况的原因,与明清两代修志风尚不同有关,“明人尚简洁,如《朝邑》
《武功》诸志是;清人尚详赡,如《和州》《永定》诸志是”,二代各有
[3]
所长,而以清人为胜 。而对章学诚关于这个问题的发明之功,方志学者
也多予以了肯定。
章学诚以史法评论志书,为志书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使人不敢轻
易从事。如民国孔昭晋就说:“有清一代,言方志之学者首推会稽章实
斋氏。顾章氏为《吴郡志、姑苏志书后》,指责纰类,几无完肤。以范
文穆、王文恪之贤而能文,尚有不满人意之处。甚矣,方志之难也!” [4]
同时,后人也择善而从,以其评论标准为准,而确定自己篇目的写法。民
国《邳志补》略例云:“各县田赋仅列现代,鲁志亦同。唯陆清献《灵寿
志》兼及有明,章实斋氏称其善。兹从其例,补入明代,户口亦然。”
但章学诚对《吴郡志》《武功志》等7部志书的评论正确者固多,偏颇可
议之处亦复不少。如他批评《武功志》“列帝王于人物,载后妃于列女”
的做法的错误,论者即认为章氏之论有些武断。如民国34年,宁元羲在
民国《阜阳县志》序中说:“昔康对山先生修《武功志》,后世读者莫不
称善志,以其以史笔为志笔也。惟章实斋先生谓其不知文章体例,列帝王
于人物,载后妃于列女,更有诸多乖剌之处,而王士正先生则谓其文简事
核,训辞尔雅,洵可奉为修志楷模。文章之体例本难衷于一是,自古然
[5]
也。” 此外,章学诚从志书“贵于能简而明”的观念出发,批评康海所
[1] 民国《长泰县新志》,郑丰稔序,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卷》。
[2] 民国《全椒县志》,邱景章序,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卷》。
[3] 民国《枣阳县志》,邱东阳序,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卷》。
[4] 民国《吴县志》,孔昭晋序,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卷》。
[5] 南岳峻、郭坚修,李荫南纂:民国《阜阳县志》,宁元羲序,民国36年石印本。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