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内文
P. 39

近代对章学诚方志编纂理论的扬弃




               编的《武功志》过于简略,也与实际情形不符;繁型志书与简型志书各有
               优缺点,不宜偏废。但无论如何,他对这些所谓的名志的批评,还是对后

               人起了警示作用,并使他们在自己的修志实践中,以此为戒,注意防止疏
               漏。如光绪时期,朱言诗在光绪《续修梁山县志》就说:“呜呼!以康武

               功之文简事核,训辞尔雅,而洪稚存、章实斋辈尚与《朝邑志》同讥。则
                                                 [1]
               史志难,方志亦谈何容易乎哉!” 有些更是以此为衡量标准,鉴别自己
               所纂志书之优劣,如民国12年,董杏林在民国《徽县新志》称:“使其纲
               举而目张,条分而理析,虽不敢希与《朝邑》《武功》等志并传不朽,庶

               几与章氏《文史通义》所讥诸弊,得少减一二。俾后之览者可以兴焉,斯
                          [2]
               已幸矣。” 章学诚对前人名志的批判精神及其所确立的评判标准,对提
               高志书质量,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发表于《沧桑》2003年第4期。邱新立,现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

               公室副主任,《中国地方志》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 朱言诗等纂修:光绪《续修梁山县志》,朱言诗序,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2] 董杏林修,赵钟灵纂:民国《徽县新志》,董杏林序,民国13年石印本。


                                                                                        031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