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内文
P. 316
章学诚研究概览
贯后,首先记载其科甲出身。在《文苑传》第三次稿中,入选人物的原则基
于政治正确,以有科甲出身为主,并按照科甲年月为序安排传记先后。《文
苑传》第四稿也遵照这个原则。随后记载章氏治学特点为专研史学,并且不
为章句之学。这一特点记载揭示非常确切,晚近学界都普遍同意章氏以史学
见长。而章氏的师承来自浙东刘宗周、黄宗羲一路,其学术特重明末与浙东
南明史事。这也是章氏引以为豪,并得到后人承认的方面。
在学术交游方面,传文重点记载了章氏曾游朱筠之幕,并与当时的
考证学领袖戴震相颉颃。对于修方志的体例,章氏与戴震、洪亮吉有不同
观点,并发生了争论。章氏以文史校雠与戴震等人的汉学考据相抗衡。这
一记载别有深意,因为总辑缪荃孙是坚定的主汉学者,他的学术渊源于考
证学,且主持辑纂的《儒林传》以汉学为主流。他记载章学诚与戴震、洪
亮吉等考证学者的学术差异和争论,确实是章氏所遇到的重大学术挑战,
但记载这一与考证学者的冲突也是对章氏学术地位的认可。后来从钱穆到
余英时对章氏与戴震等的关系都特加注意,并有论述,影响巨大。《章学
诚传》对传主的文史校雠之学的性质有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来源于官礼之
学,可溯源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长于学术源流的考订和鉴别,可与史
学家郑樵相比。其地方志的代表作,体现了才学识三长。本传也指出章学
诚的主要著作是《文史通义》,并从该书中截取了相当的文字。
缪荃孙的《章学诚传》意义非凡,在国史中确立了章氏的正传地位,奠
定了章氏记载的基本格局,且其记载的基本观点与20世纪以来的研究相合。
十几年后,清廷在1902年(即清光绪二十八年)起,又进行了一次国
史的集中修纂。此次修纂,陈伯陶担任总辑,负责辑纂《儒林传》和《文
苑传》,并形成了《文苑传》的第五次稿。第五次稿在很多方面继承了缪
荃孙主持的第四次稿的记载。我们在《章学诚传》的稿本中看到,在记
载章氏学术宗旨的“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句下有陈伯陶签条,其文曰:
“自谓卑论仲任,俯视子元,未免过诩,然亦夹漈之伯仲也。(《两浙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