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内文
P. 60
050 且留下
净的庵堂里,在一声一声来自谷底愈添静寂的鹊噪中,静坐良久,喝干了由
带发修行的比丘尼烧煮的两壶极清极酽的茶……这一段往事令郁达夫在十余
年后仍津津地回味。
花坞有好水好泉。清释明开《流香一览·流香溪》云:“一溪水潺潺,
界破东西山。二泉深其源,清香足称尊。行运不少歇,流出双龙阙。旋注在
西溪,盈渚复盈堤。无情入江海,为欲障幽栖。”旧时的流香溪,清澈溪水
如一条碧玉腰带,水声淙淙潺潺,水中的小鱼在茂密的菖蒲间嬉游。流香溪
两岸错落的庵堂内还有好多泉,扳着手指数数,比较有名的有位于献瑞峰半
腰,相传是法华祖师饮濯处的法华泉;双龙阙下的养珠泉;正峰庵外的梅花
泉;“树雪林”侧的裂泉;饮峰厨下味浓如乳的凿泉;眠云室厨内的蓑衣
泉;云巢庵侧的仰孟泉;精进林的一勺泉;天泉庵如雨珠万斛,自高崖点滴
下降的万斛泉等。花坞诸庵的泉,清澈甘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传
饮泉僧尼多为长寿者。
据花坞村的罗奶奶回忆,花坞庵堂内都有自凿的泉井。有些很简陋,就
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浅水坑;有些泉上砌有石井圈。罗奶奶说慕禅精舍后院就
有一口清澈的泉井。慕禅精舍现在是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当年是盛怀宣的
儿媳供养生母处和避暑处。
花坞在20世纪50年代为留下部队接管,坞里的僧人被安置到龙驹坞的佛
教协会,女尼就地遣散,一些嫁了村民,其余的不知去了哪里。那些庵堂后
来都做了部队的物资仓库。60年代还有村民进花坞砍柴,也有外地人前来上
坟。后来,花坞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花坞和花坞的山泉的念想存留在
20世纪20年代,白发老尼烧煮的,郁达夫和黄包车夫喝完的两壶极酽极清的
茶里。在无处不喧嚣的物质时代,不对外开放的花坞反倒成为人心向往的一
方净土,也是藏在每个人梦中的那一座桃花源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