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内文
P. 63

是坞有泉皆到水 ——说说留下的泉和井             053






                 根生用执着的生命之泉浇开一朵“国粹之花”,在他身上体现了泉一样青春
                 永葆的奋斗精神,以及泉一样的浙商文化:戒欺、诚信、拼搏、苦干。方井
                 的右舍是卫匡国的墓园。卫匡国是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

                 1643年到达杭州,在浙江地区辗转传教。曾受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委派,赴罗
                 马教廷为中国的礼仪文化辩护。此外,卫匡国写过《中国文法》和《逑友

                 篇》,并开了带中国学生赴欧洲留学的先河。卫匡国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作
                 出了杰出非凡的贡献。在中山北路耶稣堂弄,至今还留有一座由他本人筹资

                 建造的天水堂。
                     方井旁原先还有一家2002年搬迁的西湖啤酒厂,前身是1958年建厂的

                 “桃源岭啤酒厂”,浙江省第一瓶啤酒在此诞生。1968年改名为“杭州啤酒
                 厂”,后来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策啤酒有限公司”。我
                 至今还记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抢”时节割稻归来,饭前喝一瓶凉过的

                 西湖啤酒的那一种惬意和舒爽。

                     方井西面一两里地的王家坞口还有小方井,也称“古渊泉”,1923年建
                 杭徽公路时被湮没。金永炎老师说,西溪路拓宽时,修路的公司曾挖出小方
                 井,后来又一次被埋到马路下。“汲水好将秋菊荐,法华山乳自清涟”,诗

                 里这么写,料泉水也是极好的。
                     方井是一座有根的井,她的源头就在厚重的传统文化里,在东方古典的美

                 中诞生。方井是一支诗意的藤蔓,一股向青春宝公司,一股向传教士卫匡国的
                 墓园,一股向酒,一股向茶。方井在“人家”走动,方井走出西湖茶叶研究所

                 这座精巧的江南庭院,她走进我的书房,给我一杯提神醒脑的香茗。

                     2.金鱼井,独特的景观井


                     杭州是金鱼的发源地。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金鱼“始于宋,在于
                 杭”。北宋时,大小佛寺的放生池中已出现金鱼的影子。“沿桥待金鲫,竟

                 日独迟留。”这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六和塔寺苦苦等待金鱼的出现。后来苏

                 轼游南屏山寺写过“我识南屏金鲫鱼”的诗句。晚至南宋,宋高宗赵构在兴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