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内文
P. 66
056 且留下
说什么都是多余。
双井开凿的年代大致在清乾隆年间。在留下的古井家族里,双井是一对
年轻的姐妹花。这里面有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私行查访到永兴寺上香,
不小心被寺前一棵柳树的树根绊倒,有个叫“保龙”的牧童及时扶了皇帝一
把。下山时,乾隆皇帝留下“永兴寺勿兴,永兴寺勿兴,若要永兴兴,门前
掘双井”的话。乾隆皇帝回京后,永兴寺就归救驾有功的牧童管理了,改为
“保龙寺”,寺前的桥改为“保龙桥”。保龙在永兴寺门前挖了两口井,称
“双井”。于是永兴寺的香火就此旺起来了。
传说传说,很多时候是一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胡扯淡。尤其关于乾
隆皇帝的这个传说更是十分无趣,无非说乾隆是真龙天子,他说的话是圣
旨。我倒觉得双井是寺内僧人为解决日常生活用水问题而开凿的更为可信。
吴本泰《西溪梵隐志》载:双井在安乐山永兴寺,“永兴当灵竺之后,其山
特秀,山家缘径开畦,引流折池,夹植梅、竹,遍得孤山多福之趣”。所谓
“引流折池”,大约就是引井水浇灌蔬菜并梅竹花木,日常饮用以及消防的
用途。
老底子的西溪是杭城三大赏梅胜地之一,而西溪的梅花又以永兴寺的最
为有名。永兴寺内曾有“二雪堂”,堂前有两株明代的绿萼梅,是太史冯梦
祯出资重修寺院时手植。开花时绿雪交柯,满厅芳馥,备受文人雅士赞赏。
明代洪瞻祖,清代厉鹗、陈文述等都曾前来观赏并留下诗句。
查阅庙志,发现除永兴寺外,位于西湖南岸的净慈寺,也有“双井”,
只不过时间更早,按辈分,相当于永兴寺“双井”的姑姑婶婶的级别。净慈
寺的双井是南宋绍兴四年(1134)由住持石田法熏大和尚以禅杖叩地凿出的
水井。某日,方丈召集僧众和工人在大殿前东西两侧,以锡杖叩地,祝愿说
“井于斯,泉于斯”,然后命人在他指点的地方进行开凿。倏忽,泉水从地
下喷涌而出,此双井所出泉水,碧绿清澈,水甘如酥,旱涝无增减。两寺同
有“双井”,巧合的是,两寺都曾有济颠活佛的圣迹,比如净慈寺的运木古
井,永兴寺的济公桥、半焦鱼、无尾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