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内文
P. 109
留下墓葬文化:时间的痕迹 099
墙倾圮,蛛网绕梁,与壁上挂在那里的字画屏条一对比,极自然地令人生出
了‘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的感想。”
杨家牌楼东面一箭之地,是个叫老东岳的地方。在西溪十八坞,“杨家
牌楼”和“老东岳”是并称的两大古地名。老东岳桃源坞至今还保存着一
座有名的墓,墓主是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黄元秀(1884—1954),浙江杭
州人,原名凤之,字文叔,号山樵,辛亥革命后改名元秀。他擅长书画,自
幼临摹北魏《龙门碑造像二十品》,研习隶书,擅画松石佛像。灵隐寺的
“灵鹫飞来”四个大字,便是出自其手。除此之外,他曾在普陀山百步沙题
“回头是岸”,在吴山宝成寺苏轼诗旁摩崖题联语“身心如梦幻,乾坤与天
齐”,于西湖岳庙、上天竺等处书写长联。杭州宝石山石刻“南无大日如
来”也是他的手迹。他还曾于抗战期间,在峨眉山顶题“大悲阁”榜书。
黄元秀还自幼习武,著有《武当剑法大要》《武术丛谈》等书。1903
年,他于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东渡日本进陆军士官学校深造。1905年,随
孙中山、黄兴署名参加同盟会。学成后归国主盟浙江,从事秘密活动,积极
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浙军都督府参议顾问、北伐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袁世
凯称帝时,任讨袁建威路支队长。1926年,他积极参与民国杭州市省道的建
设,并担任浙江省军务运输总司令。
黄元秀一生另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与佛教的关系。民国十年(1921)
前后,黄元秀在杭州与佛教名居士范古农、吴璧华等,发起成立“放生
会”。他与密乘因缘殊深,先后皈依过大雄法师、智慧老和尚。民国十四年
(1925),白普仁尊者到上海、杭州弘法,他又皈依了白普仁尊者。后来在
南京又皈依于诺那活佛、贡噶活佛,及圣露、洞行、王家齐诸上师,并依王
家齐上师在莲华精舍修持密乘。他曾随侍贡噶活佛于南京、上海、杭州等地
弘法,并随同贡噶活佛于莫干山闭关49天。抗日战争初期,黄元秀随政府入
四川,途中目睹难民流离失所之惨状,在重庆与浙江名流徐青甫等,组织
“杭州同乡会”,募资施舍医药,济助浙江同乡及难民,殊为人所称道。
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黄元秀返回杭州,曾与杜时霞居士等联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