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内文
P. 106
096 且留下
名,乃因明代有一杨姓太监埋骨于石人坞。从坞口遗址通往坞里的墓道上
建有大牌楼,此后,坞谷便以牌楼而名,加上“杨”姓,便成了“杨家牌
楼”。然而杨太监究竟是何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辉煌的生平等等,这一切
早已经像他那不知所踪的尸骨一样淹没于历史的黄土之中,不为人所知晓
了。这真是:白云千载空悠悠,只留杨家牌楼名。和杭州许多地名的衍变史
一样,杨家牌楼也由一个建筑的名称,衍变成为社区地名,即成了“留下街
道杨家牌楼社区”。
石人坞,为旧时杭州名胜地“西溪十八坞”之一。但如今,名称却没有
杨家牌楼来得响亮。石人坞,在石人岭下,花坞和西穆坞之间,三面环山,
坞西有馒头山(高80米),山南侧有扇子山(高125米),西有挂牌山(又名
挂榜山,高145米),三山宛如盆中小景鼎足而立于石人坞西。北面坞口即杨
家牌楼,南面山坞很深,有小路通石人岭。岭东可到龙门山、北高峰,岭南
就是天竺、灵隐。这是一条从西溪留下进入灵竺湖上的便道捷径,也是一条
上香古道。从前留下、仓前、五常、蒋村一带人们,都是翻石人岭到天竺进
香的。石人坞开阔向阳,藏风聚气,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因而成为留下
历代名人墓葬的集中地之一。吴越国王钱弘俶的贤德顺睦妃孙氏,南宋赵构
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之父宣靖王吴近及其子吴益,明代夏时等均葬于此地。
石人坞之名见于历史较早。清代陈梦雷等所编《古今图书集成·杭州府
山川考一》载:“石人坞,在石人岭下。按《县志》:坞口曰九沙,沿山之
路,南宋车驾入禹航洞霄宫辇道也。”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载:
“西溪有石人坞,盖北高峰石人岭之支也。坞口为九沙,为沿山路。宋南渡
时,车驾由此入余杭,历方井、法华、秦亭诸山,凡十八里,而络以小河。
又北汇余杭塘,合于运河。”“石人坞”之名由来,坊间有种说法,说是因
宋高宗赵构之吴皇后的父亲吴近、兄弟吴益葬于此,墓前有石人而得名。此
说是否可信,很难说。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曾提到吴益
“墓前二石马,琢刻如生。旧传夜辄驰骤,其鞦辔光莹如玉”,但并未提及
石人。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北山胜迹》载:“粟山,高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