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内文
P. 178
168 且留下
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苏轼《表忠观记》)。因此,“嘉靖
四十五年六月三十日,龙过西湖,风雨大作,宝叔塔铁顶堕下”,也肯定只
会砸向东边而非西边,“湖船翻三四只。接待寺新建千佛巨阁,平地带起丈
余者,三次跌为齑粉,无完植者”。 (田艺衡《留青日札》)而留下一带却
好好的,风和日丽,饭熟茶香,什么事也没有。
十
北宋文人集团及历代太守对西湖的情有独钟是杭州的福音,其中,不仅
有以诗词为主要形式的声势浩大的文学渲染,更有启葑开湖、筑堤放生之类
的具体记述,这也是如今西湖获得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主要依
据。尽管那时留下尚使用西溪的古名,即《元丰九域志》所载“钱塘一十一
乡,南场、北关、安溪、西溪四镇”是也。新任苏太守跟白太守一样,亦为
陶渊明之铁杆粉丝,诗文里明确提到西溪的却也同样很罕见,但仍然不影响
很多人对它的喜爱之情。如开凿南井代替吴山大井的杭州太守沈文通,为
自己文集起的名字就叫《西溪集》。如苏轼任杭州太守时的副手杨公济,
有《西溪诗》赞曰:“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泉春更落,散入野田
中。”又有《香林洞诗》曰:“百年樵斧外,留得挂寒猿。不奈西溪水,流
香出洞门。”如苏轼之好友郭祥正,即前几年被媒体爆炒过一把的《功甫
帖》主人,也有诗赞曰:“西溪在湖外,一派濯残阳。游子托渔艇,却愁归
路长。”包括著名的契嵩禅师,在他著名的《武林山志》里也不忘给当地记
下一笔,称:“灵隐,晋始寺之禅丛也;天竺,隋寺之讲聚也。其山起歙出
睦,凑于杭。西南跨富春,西北控余杭。蜿蜒曼衍,联数百里,到武林遂播
豁,如引左右臂,南垂于燕脂岭,北垂于驼岘岭。其山峰之北起者曰高峰,
冠飞塔而拥灵隐,岑然也……其高峰之西者曰乌峰,又西者曰石笋,又西者
曰杨梅石门,又西者曰西源(亦谓西庵),支出于西源之右者曰石人。”其
中石笋峰、杨梅峰、石人峰都是今天留下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