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内文
P. 164
154 且留下
小花篮(周建国 摄)
种。其中,“发篮”为当地老百姓的最爱。当地农户造房子上梁时,要在新
房前放上两根竹子,竹子上挂两只发篮,意寓“节节高升、发家致富”。每
逢西湖香市、东岳庙会等,小花篮卖得特别好。原来的杭州华欧糖果厂装糖
果用的就是小花篮,花坞果园的水蜜桃还放在小花篮里销往香港等地。20世
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小花篮在杭州旅游市场上十分畅
销,东岳村统一收购每家每户生产的小花篮,主要销往上海、扬州等地,还
有客商在篮中装上绒花小鸟,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是深受海内外游客
喜爱的旅游商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曾在广交会上出口。
销路不愁,生产就有积极性。那些年,东岳村家家户户都有小花篮作
坊。在农忙之余,妇女们都把编织小花篮作为最主要的副业。口袋中有钱,
地位也提高了。“娶媳妇就要娶老东岳的女人!”一度是周边男人娶媳妇的
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村民纷纷脱离农业,进厂做工人、办厂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