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内文
P. 53
是坞有泉皆到水 ——说说留下的泉和井 043
的“灵液”。人是一滴年岁短促的朝露,泉是一位清澈通透、智慧通达的禅
师。那天早上,譬如朝露的我用长柄勺品尝了清洌的甘泉,内心仿佛受了一
次洗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和欢喜。
5月的清晨,在有着1700年历史的法华寺里,一滴露珠与一口慧泉静静
相遇。时光静止于此刻。一滴露珠是小朝廷的皇帝赵构,一滴露珠是云门宗
高僧佛印禅师,一滴露珠是青莲居士郑昭服,一滴露珠是张岱、吴本泰、厉
鹗、洪昇、许承祖、杨师孔、林纾、郁达夫……一滴露珠是商人、儒生、士
子、农夫、渔夫、铁匠、屠户……一滴露珠原本有洁净不染的性灵,一滴露
珠是每一个渴望超越凡庸的生命,一滴露珠虔诚仰望着天国的永恒。
一滴露珠从茶蓬新生的嫩芽上滚落,一勺清泉被僧人灌入烧水的茶壶。
倘若寺中有个禅堂可以招待茶饮,实在理想不过。茶道祖师爷,倡导茶禅一
味的诗僧皎然禅师曾三上法华寺,料他与僧人饮用的就是用法华泉的泉水煮
的禅茶。唐代禅寺风靡禅茶,饭后三碗茶,是僧众们雷打不动的修行规约。
到了宋代,笃信佛教的东坡居士吃遍了城中寺院的僧茶,也曾翻过北部的山
岭,慕名来饮法华寺这一杯馥香的禅茗。是否可以说,法华寺的禅茶是唐代
禅茶文化的发轫和滥觞?“盟心清似在山泉,一镜摇光饮绿鲜”,民国时儒
商周庆云邀请太虚法师游西溪曾留下这样生动的诗句,读之令人舌上生津,
读之愈发叫人惆怅。从前法华山山上盛产茶叶,尤以法华寺前不足一亩的僧
侣茶园为佳。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可叹的是如今这眼古泉还在,寺前的那
片茶园和采茶制茶的和尚都不在了,这一杯洗心润肺的法华寺禅茶只能在梦
里喝到了。
“眼观鼻,鼻观心,善念、正念,识别杂念、邪念。打开我佛,迎接他
佛,我佛他佛,为我做主。把我著和贪、嗔、痴、慢、疑剥离。让内心完全
纯净,回归本性。”在法华泉上一层寺院的黄墙上,贴着一页白纸,白纸上
有僧人用铅笔工整抄录的关于调吸的话。对于贪恋尘世的我来说,读这一张
纸上的字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在藏经阁旁遇到一位神情安详的灰衣老僧,缓步走上位于两棵松之间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