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64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卞家山码头遗迹
至104国道以南直至大雄山、大观山丘陵北麓的大范围农田低地,表土下都是水
相的浅黄色沉积土和青淤泥,说明这一区域在古代曾是一片广大的水域。这样的
话,卞家山就处在了当时遗址群的南缘,其南部临水的坡岸有护堤和遗物沉没自
然十分正常。后来又探知,厂区东部围墙外也有木桩延伸,可知遗址南缘的木桩
分布还不是一般的长。以上信息足以反映卞家山超乎寻常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内
涵,正式发掘已势在必行。慎重起见,省考古所所长曹锦炎还特地召集了所里的
考古权威和同行,到现场及吴家埠工作站探讨遗址的性质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2003年3—6月,卞家山遗址开始第一次正式发掘。发掘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探明厂区内约10亩空地内的遗址堆积过程;二、了解木桩的分布和性质;
三、搞清遗址主体与南部水域的层位关系。为此首先布南北向长探沟了解遗址的
堆积过程,最终探明北部为良渚中晚期的墓地,南部为更晚的活动区及大型木构
遗存,总体堆积由北往南扩展,延续时间较长。土丘南侧农田下有一层厚约50厘
米的纯净黄色粉土覆压遗址,水平层理明显,应为水侵造成的水相沉积,但具
体年代有待确认。随后由南往北布10×10米的探方,将木桩可能出现的地方全部
纳入探方。整个发掘过程共涉及10个探方,加上北部对墓地作了30米长的横向解
剖,同时清理了解剖过程中遇到的墓葬,实际揭露面积共855平方米,清理墓葬5
座、灰坑1个、房基1处,以及由大量木桩有序排列的木构遗迹1处。
南岸水滨的木构遗迹是本次发掘的重大收获之一。发掘区内共发现木桩140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