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60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庙前红烧土堆积


              有不规则形、多面体、一面作凹弧等形状。双面体中有的外红内黑,大致为长方
              体的砖坯状。极少量烧土块发现有并排的杆状凹槽,这应是木棍所遗留的痕迹,
                                                  [1]
              说明这种烧土块原为木骨泥墙的一部分 。种种迹象显示,这些烧土块来自一个
              体量巨大的建筑实体,而从烧土块的倾倒次序来看,这个建筑实体的基础就在其

              北部。庙前第六次发掘时果然在其北侧发现了红烧土基址。基址略呈长方形,主
              要分布在T0508,面积也有100多平方米。这里的红烧土块体要小得多,基本为颗
              粒状,但较致密。烧土面上局部还发现有砂质硬面。烧土的残留厚度只有10多厘
              米,很多地方已不见烧土层。通过解剖判断,烧土下分布较均匀的灰土层仍应是
              它的垫土。烧土面上的遗迹只有两种,一是柱坑,有10个东西向布列于北部,直
              径多在30—40厘米之间,深度却相差较大,浅者仅10厘米,深者达70厘米;还有
              5个分布于西部,其中D2中间有一个直径约20、深28厘米的柱痕。另一种遗迹是
              沟槽,走向或正南北、或正东西,但间距不一致,且有打破关系(有的应与红烧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


              150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